全国整改培训机构超1.2万所 如何让校外培训真正“退烧”?

来源:2018-06-21 11:08:04

前不久,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启动后,各地高度重视,全国31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向社会公布了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一份沉甸甸的阶段性成绩单晒出:截至5月23日,已摸排校外培训机构128418所,已整改培训机构12251所。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机构2822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28.08%;整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类培训“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机构1241所,占存在此类问题机构总数的16.74%。

吕玉刚表示:“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依然任务艰巨,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校外培训热还没有真正‘退烧’,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系统治理。”

多方高压治理下的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如何?专项治理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或困难?如何让校外培训真正“退烧”?中国教育报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地毯式排查治理 不留死角

“越是好学校,竞争越激烈,不少校外机构就利用了家长们的这种恐慌心理。”南昌一所小学一年级学生家长刘森明告诉中国教育报记者,校外培训机构还是“挺有市场的”。

“中午管饭,下午放学后还帮忙辅导作业,主要是孩子在家做作业专注力不集中。”刘森明强调他的出发点不是“抢跑”,而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知道家长对孩子的威信度有限。”

抢跑、托管、提优、补差,家长的需求、恐慌与培训机构混杂、交融,催生出一个庞大的市场。

2008年南昌市合法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是89所,到2018年,南昌市共有面向中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660所,办学内容涉及学科、艺术、体育、营地、科普、职业技能等领域。

3月1日晚,南昌市教育局治理教育乱收费办公室现场整治了一所冒名搞小升初考试的校外培训机构,打响了新学期重拳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的“第一枪”。

排查摸底、全面整治、督促检查,重点整治六类校外培训乱象。目前,南昌市各县(区)都成立了组织机构,制定了《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开展治理。

660所校外培训机构,合法的校外培训机构203所,无证机构319所,工商注册超范围经营的138所。

“‘综合治理’和‘专项整治’相结合。”南昌市教育局局长谢为民告诉记者,6月到12月,南昌市通过组建联合执法队伍,将重点针对“无证无照”、超经营范围、违规跨区域设点、居民小区“作坊式”培训机构、跨学期或跨年收费等进行地毯式摸排,确保排查治理不留死角,并及时有效处置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每年“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初赛时,南昌赛区的各考点总是人头攒动,而今年,家长带孩子赶到考点时却发现,考试取消了。

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切实减轻中小学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出台后,南昌从2018年开始,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采取电脑派位分班,严禁以各种名目举办实验班、特色班等,减少学生因择校和分班盲目参加校外培训活动。

5月底,南昌还通报三起违规招生和有偿补课问题,其中,南昌五中违规开展招生测试,校长被约谈。

南昌市教育局社管处郑环宇告诉记者:“南昌市将进一步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校招生的联系。严格执行关于招生入学的各项规定,对逾矩行为一律从重处理。”

像南昌一样,各地均在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摸排整改工作。

沪传数学培训机构是在湖南长沙市的一家教育咨询公司,2017年,该公司开始从事中小学课程培训业务,多次组织“小升初”选拔性考试,并以“保录班”、上岸名单诱骗学生,收取高额费用。了解有关信息后,长沙市天心区政府组织教育、工商、公安、消防及当地街道负责人联合进行了调查处置,责令沪传数学培训机构停业整顿,清退其违规收取的学生培训费、小升初选拔考试报名费10万元,并对其虚假宣传行为处以5万元罚款。

记者从长沙市教育局获悉,今年长沙市将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无证办学和违规办学专项治理,重点查处无证办学行为和民办学校违规招生、违规教学、违规收费等行为。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重大违规行为、引发重大负面事件、拒不整改或整改不力的无证办学机构和民办学校,将列入违规失信“黑名单”,并分别采取关停取缔和削减招生计划、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等行政处罚。

北京市在5月份完成了各区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类校外培训情况填报;年底前,市教委将进行集中整改,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办整改。

近日,呼和浩特市开展了对全市9个旗县区、1个开发区校外培训机构的专项治理,累计摸排校外培训机构616所,发现问题培训机构275所,下一步将集中进行整治。

成都市教育局在责成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对所在区域“学而思”培训机构9个教学点违规办学行为进行整治之后,又对外公布该市近千所非营利性的文化教育类民办培训机构名单及电子地图,对存在年检问题或已经停办的机构清晰标注。这一名单的公布,更让一些缺乏相关资质和不符合办学条件的民办培训机构无处遁形。

“监管是希望他们健康发展”

“无论什么机构,只要存在违规办学行为,都必须整改。”成都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行政审批处)处长曾晶在接受中国教育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成都被誉为仅次于京沪穗的‘培训第四城’,但民办培训机构良莠不齐,违规办学的现象仍然存在。所以,规范和引导是我们的必修课。”

长沙市教育局民办教育处处长刘凯希表示,长沙今年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整改,重点将纠正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主要指语文、数学等)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

成都市教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四川省民办培训学校共2600所,成都市民办培训学校共858所,约占全省的33%。而这个数据,还只包含了在教育部门进行注册登记的机构。

“成都的民办培训机构体量大,且类型发展日趋综合化。”曾晶谈到,目前在成都的培训机构中,除了类似学而思、新东方等外来的机构外,还有很多类似于艺博、戴氏教育、丹秋名师堂、望子成龙等本土发育的机构,规模都比较大,且类型发展日趋综合化。从地域分布看,大多集中在中心城区和成都的二圈层城市。

曾晶介绍,2016年底,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对民办教育机构监管提出明确要求,并把建立教育综合执法机制和清理整顿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纳入区(市)县政府年度教育工作目标。

成都市教育局在近期召开的民办学校和民办培训机构集体约谈会上强调,民办学校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民办学校(机构)生存发展必须守住底线:一是法律法规的底线,二是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底线。

而在长沙,刘凯希表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另外,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监管不是要让他们觉得办学维艰,而是更希望他们健康发展。”曾晶说,监管的同时,成都市教育局也积极扶持民办教育机构,例如在教师培训方面,已经将民办机构教师同时纳入,让他们参与到整个教育系统的教学活动中来,了解当前教育教学的新举措,而不是孤立办学。

调研发现,许多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培训机构或参与民间赛事时,更多的是一种从众的心理,对相应机构的资质或者相应赛事的举办情况并不清楚。“这其实是家长与教育行政部门间的‘最后一公里’没有打通,下一步我们将公布一些民间赛事的具体情况。”曾晶说。

目前,成都正在搭建民办学校日常监管平台和信息披露平台,通过前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对民办教育机构实现科学动态监管;而通过后者,家长可以查询到民办教育机构的办学资质、办学规模、师资情况、信用等级等信息。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今年针对民办教育机构的年检从过去“合格”“不合格”评价结果,转变为了等级制的评定,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4个等级。相应结果会同步进入成都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系统、成都市政府企业信用平台以及民政部门的年检系统内,如果年检不合格,相应的一系列登记和审核都将受到影响。

据了解,今年9月1日后,按照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学校分类登记实施细则》的规定,所有培训机构都要事先获得教育或人社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再到登记机关进行法人登记。

如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则到民政部门或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登记;如为营利性民办学校,则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成都市也将尽快出台文件具体规范民办培训机构的办学行为,并出台民办培训机构分类定级标准。

疏堵结合家校社真正融合

“这学期,孩子在学校参加了教辅中心的课余辅导,家长不用掏一分钱,孩子学习进步很快,还学会了吹笛子,哪里用得着上校外辅导班啊。”南昌市豫章中学学生熊祖平的父亲说。

“有偿补课为何屡禁不止?群众对有偿补课反映强烈,但对课余辅导又有着现实的需求,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尚不充分的当下,我们应该正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如果政府不直面问题、有所作为,客观上就是把学生和家长推向了补课市场这一边。”谢为民说。

明确了疏堵结合的工作思路,南昌市教辅中心应运而生。教辅中心实行两级运作,由南昌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牵头组建市本级教辅中心,在全市直属28所学校分别设立教辅分中心。每年,南昌市财政拨出1000万元专项经费给予保障,参与教辅的教师按每节课50元给付劳务,并在评先、推优和晋级等方面予以同等优先考虑。

学生能通过线上云平台、线下面授等多种渠道与名师沟通,还提供小提琴、足球、3D打印等兴趣课程。

截至去年年底,教辅云平台学生注册6.42万人、教师4400余人,开展网上答疑互动13万余条,开展双休日面授6.78万个课时、活动课程5500余节。

孩子在南昌师范附属小学教育集团读小学时参加了学校的篮球兴趣小组,从事教育行业的朱任辉还是给孩子报了个课外的篮球兴趣班。

小学期间,基本上没什么课后作业。考虑到孩子的数学不太好,他们给孩子买了不少练习口算的辅导资料。

朱任辉为孩子要不要补课的事也挣扎过很长一段时间,在家校互动的过程中,心态有了转变。朱任辉的孩子现在在一所民办学校读初一,每天能在22点半之前上床睡觉。

“‘剧场效应’带来家长的焦虑,而这种焦虑又加剧校外增负,家长与孩子在这种竞争中苦不堪言。要解决这个顽疾,必须要家校社真正融合,形成系统的结构性的联动。”南师附小校长易艳丹认为,一方面政府要坚决取缔违规的校外补习班,取消各种违反成长规律的竞赛和择校考试,另一方面学校利用家长课堂、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家长转变心态,去功利化,认识知行意协同发展的重要性,认清终身学习的必要性,同时推行科学多元的评价机制,回归整体发展之路,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有充足的运动和阅读时间,这样才能让大众有更多“减负”的获得感。

此外,南昌还积极探索课后“三点半”服务模式以政府购买服务或委托第三方等形式,在校内课后提供多样化兴趣活动等形式。加强德育教育,开拓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兴趣小组等渠道,加强家校合作,加强社区共建,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闭环结构。